香港人眼中的特朗普和拜登

作者:張志剛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、全國政協委員

文章刊載於《明報》2024年3月28日

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初選都是一面倒,根據 CNN(美國有線新聞網絡)統計,特朗普與拜登已分別取得1686票和2586票初選提名;而他們的主要對手,最接近的都只是取得雙位數的票數。在過去的總統選舉,初選的提名選舉,尤其是在野政黨,很少出現這樣一面倒的局面。

黨內初選一面倒 惟兩人選情還算吃緊

雖然特朗普還要面對一些訴訟指控,但以他在初選的狂風落葉姿態,動輒取得六七成選票,「刑不責眾」,司法部門也不可能有違民意,「民主」始終是美國最核心的價值。

兩黨初選雖一面倒,但特朗普重遇拜登,兩人選情還算是比較吃緊。到目前為止,特朗普是佔了上風,一些美國民調網站列出的民調結果,一般都是特朗普佔先。而早前《經濟學人》就特別有文章報道(Trump’s lead over Biden may be smaller than it looks),指特朗普的優勢沒有表面那麼明顯,這大概是衝着這些特朗普全面佔先的民調結果。

《經濟學人》的論據有二:一是為時尚早,選舉投票日半年之前的民調沒什麼預測的參考價值;二是若把這些民調按調查機構的過去預測準確度再細分,相對預測準確的民調機構所做的民調顯示,特朗普還是佔優,但只有2.4%領先優勢,而那些名不經傳的民調公司,就預測特朗普大幅領先平均6.5個百分點。

《經濟學人》列出的兩個理由,都算是理由,惟不足以否定現時特朗普佔優的事實。而對現時那些所謂美國總統選舉民調,許多都只是用全國統計的支持度來計算。但美國的選舉辦法,卻不是用全國選民人數來計算,而是逐個州來計算得票,再以勝者全取原則去計算選舉人票。候選人在加州大勝100 萬票,並不能抵消在明尼蘇達州輸的5000票,兩個州的選舉人票是分開計算。

倘只是用全國的民調結果來做預測,在邏輯上是講不通,因美國選舉不是這樣計票。真的要做民調,嚴格而言,是每個州都獨立做一個民調,然後按每一個州的民調結果去計算選舉人票。否則只是「加權」,也無法修正民調結果。當然,全國每個州都做一次民調,那成本馬上多了50倍,很難划得來。

按照美國計票方法來做民調,也不一定每個州都做,因某些州份是個別黨派的囊中物,例如加州,民主黨是篤定勝出;而得州又是共和黨的死忠州份,不必再做一次。資源只需集中去做那些搖擺州份,那就可以省下一些資源。但就算集中資源在那些搖擺州份,還是無法突破「搖擺」的本質及其局限。稱得上搖擺州份,選情就是變化得快,而且相差甚微,這兩點都是選舉民調大忌。若兩個候選人的支持度都在一兩個百分點差距之內,而且走勢反覆、互有輸贏,那民調誤差一般都在+/-3%之內。在這「一搖一擺」之下,+/-3%的民調結果根本無法預測;况且民調操作需時,通常都要十天八天去完成一次民意調查,亦不大可能做到選前一天,有三幾日的時差,選情又可能產生變化。所以在那些典型的搖擺州份,看民調結果,跟擲毫預測的分別不大。

看美國總統選舉還有一個局限,就是當地知識界一般都是抗拒特朗普,所以很難稱得上中肯評論。我們一國兩制研究中心過去就分別在特朗普和拜登任內,做過對他們是否稱職的調查。捨遠圖近,不妨先參考一下香港市民如何評價這兩名美國領導人。

港人認為兩人皆非稱職領袖

對特朗普和拜登都是以同一問題發問:「你認為美國總統××× 係唔係一個稱職嘅政治領袖?」結果見附表。兩次民調,都是在其任內後段時期進行。若就以兩人比較,在香港市民心目中,認為特朗普稱職的有三成多一點,而拜登則兩成也不到,認為拜登非常稱職的更只有1.6%;有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特朗普不稱職,而對拜登而言,不稱職的比例就略低於五成。倘再細分,認為特朗普極不稱職的是拜登的一倍。

簡單看這個民調結果,港人認為特朗普和拜登都不是「稱職」領導人;而對特朗普的評價就比較極端一點,對拜登就「趨中」一點。

如果用這個民調去投射選舉結果,那情况與美國主流民調結果一樣,特朗普勝出。

(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)

推薦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