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張志剛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、全國政協委員
文章刊載於《明報》2024年5月16日
美國的皮尤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發表了最新的美國人對中國觀感的民意調查。這是一項長期追蹤的調查研究,不少人用這個研究作為中美關係發展的基礎。
這項調查的其中一條提問,就是問美國人,他們覺得中國是敵人( enemy )、競爭對手(competitor),還是伙伴(partner)?結果是「競爭對手」仍是主流,剛好佔了一半(見圖)。而「敵人」就創了5年來的新高,達到42%,比去年升了4個百分點;跟5年前比較,更足足升了8個百分點。而視中國為「伙伴」的比例不大,就算是最好的2022年,也不過是10%;今年則與去年一樣,保持在6%的水平。如果以政黨背景和年齡來劃分,共和黨人及年長的美國人都比較對華更為負面。
皮尤研究中心調查的另一條主要提問,是問美國人覺得中國對美國經濟的影響:有66%受訪者認為中國對美經濟有「相當」或「高度」的負面影響;認為具「相當」或「高度」正面影響的則有13% ;認為無大影響或無影響的共有17% 。簡而言之,這66%人認為中國對美國有嚴重負面影響的人,與42%視中國為敵人的群體,應該是高度重疊。
美國人如何理解「敵人」
民意調查是一門大學問。演繹數字結果,固然需要對民調方法和調查題目的本質內涵有足夠認識;而這些調查出來的數字,與政策的相關性也要考慮。最高相關性的當然是選舉民調,因為支持或者不支持,是直接跟投票行為相關,最終決定選舉的成敗。而執政者的支持度,也可以用來推算連任的機會。這些關係都是非常直接,而且是可以經過選舉來驗證的。
但美國國民對中國的印象,究竟有什麼政治或政策含義?他們會否視中國為敵人,而不購買中國貨品?這個觀念,對他們選舉自己國家的領導人,有多大參考價值?當然,每個國家都希望本身對外有一個正面印象,但如果美國政府和主流政治力量一齊抹黑中國,一般美國人的對華觀感,亦會在相當程度上受到影響。
而另外一個被忽略的主要重點,是美國受訪者如何理解「敵人」(enemy)。「敵人」可以有不同層次的演繹,最極端的情况,就是美國當「世界警察」,如果中國是他們的敵人,那是否就可以演繹為他們支持美國使用武力對付中國?如果皮尤中心問一問有多少美國人支持對華動武,我猜一定不超過5% 。所以皮尤這些每年的對華調查,當然有一定參考價值,惟又必須用得其所,否則只是浮光掠影、「得個知字」而已。
就算有四成多美國人視中國為敵人,那他們會支持用什麼手段去打擊中國,更是值得思考的問題。皮尤中心這個調查,其實是有一個潛台詞,就是「中國是整個美國的敵人」,那是兩個國家的關係,中國是在美國的敵對面!那就帶出另一個問題,就是美國人又有幾愛國,肯為自己的國家去對付它的敵人。
美國人對國民身分自豪比例 不斷下跌
一般人都愛看荷李活電影,從這些電影的橋段中,都覺得美國人很愛國。但如果從美國自己民調機構所做的民調結果來看,那美國人的所思所想,又不是荷李活電影中那個模樣!
根據蓋洛普民調(Gallup)的調查,美國人對作為美國人而感到自豪的比例,在過去10年不斷下跌。根據2023年公布的數據,認為自己「極之」(extremely)或「非常」(very)對身為美國人為榮的比率,只有67%;而在10年前,這個比率高達85%。10年以來,足足跌了18個百分點!
如果用年齡來劃分,55歲及以上的美國人最愛國,但當中選擇「極之」愛國的也只有50%;35至54歲的有40%;而18至34歲的就僅有18%。
會不惜代價對付敵人嗎?
幾乎所有以不同方式提問的民意調查,都顯示美國國民的愛國情懷不斷下跌,而又以1995 年以後出生的「I 世代」(i generation)為甚。而這其實是「二而一」的問題,因為新世代不斷把整體美國人的愛國情懷拉低。美國另一間民調公司Morning Consult 在2023 年發表了相關的調查報告,戰後一代以身為美國人為榮的有73%,而18 至25 歲的「I 世代」就低至16% 。如果再過多10年,就算再新的世代的愛國情懷不再進一步下跌,隨着戰後嬰兒潮世代的過去,美國人的愛國比率肯定再進一步下跌,而且跌幅會非常大!
如果把皮尤中心和蓋洛普的調查併起來一看,那就可以得出一個結果,就是有四成多美國人視中國為敵人,但表示「極之」以美國為榮的美國人又不足一半,而且會愈跌愈低。結合兩個民調結果,就引伸出一個問題——以美國人對美國自豪的程度,他們會不惜任何代價,去為他們的「美國」,來對付他們眼中的「敵人」中國嗎?
(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