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張志剛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、全國政協委員
文章刊載於《明報》2024年4月18日
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艾利森(Graham Allison)早前在訪問北京時,曾接受《環球時報》的訪問,他比較有機會完整地表達他對當前中美關係的一些看法。他於2018年訪問香港時,在演講中提出的重點是「中美有可能一戰」;而他擺出來的姿態,就是他和其他人士正努力化解這「可能一戰」的危機。但到了今次訪問北京,主調已經變成「中美一戰是可以避免的」;在《環球時報》的訪問中,主調更向前推進一大步——中美不可分離(China and US are inseparable),他甚至用上「連體雙胞胎」來形容這種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艾利森這個形容,可以說是用盡心思——「連體雙胞胎」不但表達了命運共同體的概念,更重要的是,其中一人不測,另一人也無法倖存。如果美國想搞垮中國,美國也無法獨善其身。
當艾利森被問到華盛頓是否有足夠中國事務專家時,艾利森直截了當地說「沒有」。他甚至形容自己只是一個對中國事務的觀察者,他並不深刻地去研究中國,他更說連基辛格(Henry Kissinger)也不算是最正統的中國事務專家,因為他也不通曉中文。有不少人認為,基辛格只是因緣際會地成了中國事務專家。艾利森也建議,美國需要一個龐大團隊,這個團隊真正研究和了解中國。
美國不是無中國事務專家 只是全靠邊站
本欄上周也引述台灣的蘇起先生的觀點,他也認為美國完全誤解中國,也錯判中國;其中一個原因,也是因為美國缺乏認識中國的專家!
如果艾利森和蘇起的判斷是正確的話,那問題反而容易解決,因為這只是在認識的層面—— 一份完整的研究報告,已經可以把事情解釋清楚。實際上,過去不少相對對華溫和的美國學者,都提出非常客觀中肯的觀點。惟到美國選擇強硬路線之後,這些相對溫和理性的聲音全部消失。個人認為,美國不是沒有熟悉中國事務的專家,他們只是目前全部都靠邊站!
處理「連體雙胞胎」矛盾 非一般專家可解決
蘇起先生在他最近的演講中,也提到一個觀點:美國領導人覺得美國被中國騙了。這個所謂「騙」,其實是美國一廂情願的想法,也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簡單演繹。但更準確來說,特朗普認為過去白宮以為可以和平演變中國的想法是完全失敗。而事實上,中國從來都沒有承諾會演變成為美國心目中的中國,那又如何稱得上「騙」。
蘇起認為,美國的對華大戰略是非常粗疏,遠不如當年對蘇聯的大戰略那樣周密。這種講法,不能說是錯,惟並不全面。現時美國對華的戰略的確是粗疏,但這只是近年的對華戰略。而蘇起自己也補充了,美國是在7、8年前才覺悟,認為過去和平演變中國的戰略不能奏效,所以才急轉彎。稱得上「急轉彎」,那對華的大戰略自然粗疏一點。不過問題的核心,還不是粗疏不粗疏,而是中國已經太大,長年累月的拉攏中國戰略,已經造成「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」。要處理這對「連體雙胞胎」的內在鬥爭矛盾,不是一般中國事務專家可以解決。
能否成功「和平演變」中國,沒有人可以未卜先知。而事實上,美國那套演變策略,稱得上是結構精密,說服力也強,甚至有人認為和平演變是功敗垂成,失誤在臨門一腳。所以把目前華盛頓的鷹派路線歸因於沒有足夠的中國專家,那是有點倒果為因。
中美之間的矛盾,不是中國事務專家可以解決。2010 年1月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發表的國情咨文中已經明確表示,「美國不會當老二」。美國重返亞洲在前,全力打壓中國在後,其實就是奧巴馬口中「美國不會當老二」的底因。如果美國可以成功「和平演變」中國,那中國的GDP(本地生產總值)就算超越美國,美國也不在意,因為這個GDP 只是並無實質戰略意義的加數總和。
解鈴還須繫鈴人
不過當中國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,而這個中央政府有自己的政治決心、不尾隨美國時,這個比美國大的GDP ,就是心腹大患。當中國14 億人想過好一點的生活、人均GDP改善到2萬美元多一點,也就是跟歐洲的希臘和南美的烏拉圭看齊,那已經把美國擠下去。這矛盾怎疏解呢?中國事務專家能夠疏解嗎?
解鈴還須繫鈴人,問題還是在美國自己身上。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去年來香港演講時,也提出一個觀點:美國自己不進步,拚命去打壓對手,那是無補於事。
美國一定要當老大,其潛台詞就是維持美國超強獨大的霸權地位。但對絕大部分美國人而言,他們不是靠這超級霸權吃飯;惟如果不惜一戰,最後就要他們埋單。所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,中美關係是「希望在人民,基礎在民間」,其實就是點明這個利害關係!
(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)